如何化解感情中的负情绪(如何化解感情危机)

如何化解感情中的负情绪(如何化解感情危机)

如何化解小学生的不良情绪

第一,尊重学生,依法执教。
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和国家公民,无论在人格上还是在法律、社会地位上都应该与我们是同等的。
教师育人,切不可高高在上,漠视学生,否则,我们的教育活动,很容易变成“违法活动”。
比如,案例中的李老师,试图没收小A的漫画书,并最终导致漫画书撕坏。
在法律的界定里,这里的“漫画书”,属小A的私有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小A不让李老师没收自己的漫画书,是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是完全正当的。
李老师不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味强调自己的权威,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违法”行为,这是当前教育中很普遍的现象。
还有的比如学生迟到,或上课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将他们拖到教室外面“罚站”,这也是违法行为,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还有,我前面讲到的,学生在人格上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实就不光是师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宪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有明确的要求。
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首先要有守法意识,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避免学生激起叛逆情绪。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你OUT了”——一句普通的广告语迅速流传开来,并在青少年口中广为传播,其实正好呼应了他们追求个性、崇尚“另类”的心理需求。
有调查显示,“幽默、时尚”是当下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个性之一。
青少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这种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与主流文化相抗争是其特点之一,所以“鄙视、非主流”等是他们的高频热词。
教师如果主动了解其文化特点,便不会处处强调“教育”、处处讲“大道理”;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一些时候尊重学生,给与他们自由——甚至偶尔来几次无伤大雅的“非主流”,那师生关系一定会十分融洽。
教师是需要威性,但威性何来?“不怒而威”才是最好的境界。
做一个让学生既爱又怕的教师才是教师威性的最好体现。
第三,爱学生,并使学生感受到爱。
爱能促进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
教师只有加深对学生的爱,学生才能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也才能尊重教师,尊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热爱教师所讲的道理,从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
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
”所以,教师对学生无私、宽厚的爱,会激励学生追求真理。
利用从教师那里感知到的情感体验,去对待别人,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就会理性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而不是采用叛逆、冲突这种较冲动、不理智的方式。
现在来说说如何化解学生的叛逆情绪。
有了前面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学生的叛逆情绪发生机率也许会大大降低,但不代表不会出现。
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常常要处理别的老师与引发学生叛逆的冲突事件。
像《小A的突变》中的情景,班主任无可避免地会要遇到学生的叛逆。
当学生出现叛逆情绪时,以下三个步骤和要点特别重要。
第一,共情。
共情(Empathy)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
此词有多种译法,比如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
在师生沟通中,共情表现为:教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从而更准确的掌握信息;学生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沟通进展会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师生双方更深入的沟通交流。
案例中班主任何老师,化解小A的叛逆情绪,采取的第一个策略便是“共情”。
他对学生说的第一句是:“小A,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直接反馈学生的情绪。
所以,小A立刻觉得被理解,从而感到满足,心理得到平衡,解除了戒备,身体慢慢得到放松。
接下来的两句话:“你是不是觉得李老师不应该撕坏你的漫画书?”和“你是不是很讨厌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则是在价值观层面上再一次的共情。
这一层面的共情,更加让对方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他再一次获得一种更大的满足感。
班主任接下来的第四句话:“呵呵,我也不喜欢别人随便动自己的东西,”仍然是共情,这让学生觉得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老师也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谈话从教师主动,开始转向学生主动。
果然,学生觉得完全放松后,一下子激起了表达欲望,开始自我对话。
到这个时候,第二个技巧便“闪亮登场”了。
第二,倾听。
有人认为,班主任工作,能说会道是第一位的。
其实不然,倾听才是第一位的。
倾听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展开良性沟通的基本要求。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基本要求。
倾听既可以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对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开展自我分析。
倾听时老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
对学生讲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
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来对学生的倾诉做出反应,比如,“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
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师就很好地进行了倾听,充分地让学生表达自己。
班主任说了很多很简单的“哦”、“嗯”等字。
不要小看这些字。
这些可被看作是“敲门砖”,能促使、鼓励学生谈下去,对良性沟通的推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敲门砖”不但打开了沟通的大门,还传达了对孩子的接受以及对他本人的尊重,它们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尊重你以及你的想法和情绪。
”“我可能会从你那里学到些什么。
”“我真的很想听听你的观点。
”“你的想法值得一听。
”“我对你很感兴趣。
”“我希望和你建立亲密的关系,希望更多地了解你。
”所以学生会愿意继续讲下去,并且开始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对话。
除了这些简单的敲门砖,班主任也还说了一些较完整的句子,这些句子也都是表达了对学生的积极倾听和回应,对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做出及时的鼓励和认同。
最终,学生自已说出了事情的解决办法,叛逆情绪完美化解,冲突圆满解决。
但有时,学生的叛逆情绪很强烈,师生之间的冲突很大,并涉及到一些原则问题,双方都可能僵持不下,那就不得不靠第三种策略了。
第三,双赢沟通。
双赢沟通是一种不涉及权力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没有输家”的方法。
冲突解决后,完美有人赢也没有人输。
双方都赢了,因为冲突的解决方案必须被双方接受。
这是一种双方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法。
这种策略出现在学生的叛逆情绪很强烈,双方冲突很大的时候。
比如:一个学生违犯学校校规,在校园内骑车,被扣分。
事情到了第三次,班主任老师特别生气,于是找学生谈话。
如果老师一味地以权威压制,那有可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认可,也就是就最终会导致破坏师生关系。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根本不接受,老师一再坚持,于是导致冲突升级,事情闹大。
而如果用双赢沟通的策略,对话是这样进行的:班主任:我们需要讨论一下关于你在校内骑车的问题。
学校有明确规定不准在校内骑车,而你今天第三次违规,导致班级扣分。
我为此很生气,前两次我都跟你讲过。
我想,这个问题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矛盾。
我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学生:(感到有一点奇怪——老师竟然没有大发雷霆。
)好吧,老师你能如此坦诚地交流,那我也不妨直说,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校老师可以在校内骑车穿来穿去,速度比我们的还快好多,我们学生就不许。
班主任:哦,那么,你在校内骑车并不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而是表达一种不满。
学生:是的。
我私底下跟同学们交流过,他们也都不认同这个规定。
所以,虽然我给班上扣分了,但同学们一点也没讨厌我。
班主任:可是,这个问题总要解决。
我们都不想班级扣分,不想班级落后。
而我也不是校长,无法对这个规定进行修改。
你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我也知道,学校这样规定是出于对我们安全的考虑。
班主任:是的,咱们学校学生这么多,如果不这样规定,很容易出事。
学生:嗯,我们理解。
我们就是心理不舒服,不平衡。
班主任:可是,老师们有时要赶时间,再说,老师群体也比你们少很多啊。
学生:赶时间不是理由,赶时间不知道早一点出门啊。
班主任:嗯,你的话蛮“犀利”啊。
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呵呵,不过,老师群体比我们少倒是真的。
班主任:是的。
学生:我有一个主意,学校组织一次师生之间的骑车比赛怎么样?这样,也许能让我们平衡一点。
班主任:可是,如果搞这样的比赛,我担心大家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出安全事故。
学生:也是的。
要不我们就比“慢骑”。
跑道100米,看谁骑车最后到达。
这样便不会有安全事故了!班主任:(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如果学校举行一次这样的比赛,让你们有机会跟老师们比试一下,你们便会内心平衡很多,以后不再为学校的这个规定“钻牛角尖”?学生:是的,我保证,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班主任:这个主意还真不错。
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还能引导大家骑车速度放慢,更可以融洽学校师生之间的感情。
好,我去向学校提议,我相信学校会同意的。
学生:谢谢老师。
班主任:那这个问题咱们就这样说好了。
学生:嗯,说好了。
我还要感谢老师今天没有把我臭骂一顿,对于给班级扣分这件事,我正式向您说声对不起。
班主任:(开怀大笑)你这个鬼崽子,好了,上课去吧!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叛逆让他们对学校的规定发出质疑,认为是不合理,并屡屡挑战学校的权威。
这是中学生心理的明显特点。
班主任老师没有爆发自己的情绪,而是采取“双赢沟通”的策略,跟学生一起商讨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
在对话的过程中,老师渐渐理解学生出现这一行为的背后真象。
如果不是这样的沟通,我想,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反感,如果不是这样的沟通,那这件事情很难得到圆满的解决。
以上三点便是化解学生叛逆情绪的步骤和要点,此外,在教育中还要特别注意三个原则:1.关系大于教育;2.方式重于内容;3.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试说明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 (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
(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
(3)知识表征的方式;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
(4)心理定势;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5)功能固着; (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
(7)情绪; (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
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如何调节负面情绪?

调整负面情绪,首先需要识别自己的情绪,给情绪命名,其次需要觉察情绪产生的过程。
通过视频中介绍的“情绪记录表”,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两个步骤。
当我们能够觉察和掌控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也就可以跳出负面情绪的漩涡了。

学会放下悲伤,放下烦恼,放下执着。
少斤斤计较,能体谅别人。
多为对方找想 我们有意志力,不改变自己,而去要求别人。
有双眼睛,不回顾自身,而去挑别人毛病。
这是烦恼的生出来的地方..做自己的主人。
完全掌握自我的行为,不会因为他人影响自己内心的坚定 因为一般人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控件不住内心的念头。
让他乱飞。
甚至都觉察不到自己的真心。
这一切都是心太散乱。
所以要通过禅定来过滤。
散乱的心。
达到集中心力。
了解自己的本心一个人 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掌握自己的心,不让他,乱来,就是掌握自己的行为,也等于掌握了人生学会微笑学会快乐学会坚强学会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把心情放轻松 不要想得太多去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吧~起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味道o(∩_∩)o...更重要的是不要在乎”快乐“这个词真正的快乐其实就在你身边用心去感受吧加油。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若气死谁如意 。
气出病来无人替。
明白所有东西都是条件,因缘聚合产生的现象,他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因缘所生的,总有幻灭时。
我们执着其中不肯舍弃产生痛苦,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 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就不会执着不放念念痛苦。

我认为每个人发泄情绪都有不同,其中常见的就有几个,逛街,吃东西,运动,哭,打人,还有..Sex...嘿嘿..但是最好不要选择伤害人或者伤害自己的事情... 处理情绪的办法有很多,保持观照是最重要也最关键。
大部份人的困惑和痛苦都是没有觉知,看不清自己,摸不透别人,所以迷乱不安。
但观照自己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自我比天大,你难于放下,变得谦虚。
也因为我们不懂收心养性,寻找能静下来的方法。
负面情绪的源头可以是负面经验,同样也可以说是负面的惯性,勾起你负面经验的事端只是借来的催化剂而已。
若情绪超越了自己能控制的范围,最好的方法不是释放或是压抑,而是无为而为,学习先定心,因为,负面能量太大时,胡乱释放出来的话可能连自己也承受不起,也容易影响别人。
压抑是万万不能,因为问题的源头正是压抑所致。
心乱须先定心,看护情绪,不认同,不判断,让它出现,把感觉放在心的位置,管它眼还有泪,呼吸还很乱。
心是最大的情绪控制中心,要稳定情绪必须从心开始,学习定心的方法。
至于方法,每个人得靠自己寻找。
法门有很多很多,关键不在法,而在你的用心,和意愿。
相信自己有能力豁出去,海阔天空。
修心之路人人不同,不用比较,自己上路就是了。

这里向您简介消除负性情绪七法,供参考。
  自我暗示法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
可稳定情绪,改善心理、行为和生理状态。
当遇到烦恼时,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破财免灾”、“知足常乐”等。
这样心情就会轻松,头脑就会冷静。
  小事糊涂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吸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或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轻生厌世,这些都是一些错误的做法。
小事糊涂既能使非原则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缓和些。
  疏泄释放 心中有忧愁、委屈、烦恼时,可向同事、朋友倾诉,以求得到劝解与帮助,或哭出来,或一吐为快,不可闷在心里,积聚成一颗迟早要爆炸的“定时炸弹”。
  精神转移 愤怒或忧伤时,头脑中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此时不妨去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散步、玩游戏机或打球等,寻找一些“新颖刺激”,让新的兴奋灶冲淡或抵消原有不良情绪。
  自嘲自解法 面对不良情绪,应学会自嘲自解,如自嘲自己的愚昧、无知、缺陷,甚至狼狈相。
这样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分散自己的精神压力。

1、 透析法。
当你为一件烦恼的事痛苦得不能自拔时,此时对自己予以心理暗示就特别重要:我不能这样痛苦下去了,太折磨自己了。
我要重新振作起来,再换一种思考方式,一定能找到柳暗花明之路……这种提醒自我,豁然开朗,穿透人生的暗示语,对控制住低沉情绪是很有帮助的。
2、 转移法。
当你被种种不良情绪缠绕时,千万不要关在屋里一直死脑筋地想下去,应找家人或朋友聊聊天谈谈心,要不,你就干脆找一件事来做,以此转移缠在心际上的负面情绪。
思想转移了,不闷声闷气想问题了,也就淡化了积在内心的那些不快事情。
在这样时候,看看别人都蛮快活的样子,这对自己也是一个感染。
3、 放任法。
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你也许会被一连串的“为什么”、“怎么办”等疑问语搞得焦虑不安。
这时你再也不要任自己老是为某些事想个究竟,而应像个旁观者那样告诉自己:人活着应学会忍耐,凡事往开里想……这样思想才能得到许许解脱。
4、 冷静法。
当你和身边人或夫妻间为某些事起冲突时,你也许会因事情本身或对方情绪而愤愤不平,甚至会想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对他付出那么多,他怎么会现在变成这样?如果这样想,你会越想越气越是无法平息内心的恼怒。
每每这时,要尽量将自己不平心绪降下来,多想想彼此间和善之处,尤其想想对方的优点,以及曾对你所付出的情感一面。
如此一想,你就会发现,对方其实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样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