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盲症比例为2.5%,这个比例其实并不低。
脸盲症患者由于大脑负责面部识别的梭状回及邻近区域发育存在缺陷,因此他们无法像一般人一样把人脸当作整体来形式识别。
这类患者只能借助突出的特征来区分不同的人,比如A有着大下巴,B的发型很奇特,C的衣服很独特,D走路姿势很带感等等。
大部分脸盲症是先天遗传,脸盲的人往往也有着脸盲的亲戚。
不过,有的脸盲症患者不仅无法区分出不同的人脸,甚至是自己亲戚的脸也分辨不出来。
不是心理作用,是天生的生理现象。
脸盲+记忆力差=没朋友
我也脸盲,不是心理作用,是真的分不清,我很苦恼,偏偏产后抑郁后记忆力也差的很,所以我遇到外人只爱笑一笑,不爱说话。
我家有店铺,对于顾客,我从来不深谈,因为我记不住她的事,有时候也分不清谁是谁,下次再遇到再问同样的问题就显得不好了。
尤其年纪大一些的大姨,都爱烫着方便面发型,对于我来说,真的很苦恼。
我就有很轻微脸盲,在很多情况下不敢主动跟人打招呼,总担心认错人。
但是你跟我交流几十秒我就立马反应过来:唉,我们刚见过面[捂脸]
我以前同事也跟我说过她有脸盲,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的工作,相反她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且还干的特别出色。
“脸盲”的意思是面孔遗忘症,该症状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最新研究发现,过去被认为极为罕见的脸盲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
(以上脸盲解释来自网络)
我觉得大家过度担心,主要是大家对脸盲没有真正理解,如果我们担心自己辨认不出来,我们可以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来识别不同的人。
比如:她的性格、声音、说话方式等。
而且如果我们对记忆进行强化训练,那么我们与正常人应该差距不大。
以上照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关注我,我会定期分享关于育儿和生活视频,我们一起加油!
脸盲症不是心理作用,应该算是大脑有部分缺陷吧。
我就是一个有脸盲症的人,我认人不靠看脸,而是靠身体都其他特征。
比如身材的高矮胖瘦,走路的姿势,比如发型、衣服、包包,鞋,比如说话的声音语气语调等等。
只有身边很亲近的人能记住脸,其他人基本都记不住脸。
有一次我回我爸妈家,我在那边长大,很多人都认识我,刚下车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女人一口叫出我的名字,问我回家看爸妈?我一边陪着笑脸,一边口头答应着,同时脑子里飞快地旋转:这人是谁啊?…
寒暄了几句后,我们点头告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到分手我也没想起来她是谁…[捂脸]
这种情况我这几十年遇到太多了,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连同事出差时间长了我都会忘记那张脸,以前我还会有些苦恼、焦虑,后来我也习惯了,记不住、想不起就算了,爱谁谁。
慢慢的我身边很多人就知道了我这个毛病,也不为难我了,都会主动招呼我。
不得不说的是,我还是得罪了好多人,觉得我高傲不可一世,见面都不打招呼…
我冤枉的还都无处喊冤。
[泣不成声][泣不成声]
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
该症状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脸盲症”患者并非记忆力差,他们能够记住名字、电话号码,甚至读过的书籍。
但令人困惑的是,他们无法记住别人的长相,甚至镜中的自己模样。
譬如塞勒斯经常对着镜子看自己,但她就是记不住自己的模样。
科学家认为,一个单独的病变基因可能导致了“脸盲症”,并使它能够被遗传给后代。
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这种特殊的脸盲症极其罕见,全世界记录在案的大约只有100例,大多数是因为外伤、中风或大脑疾病引起的。
大脑中很多个部位都参与了对容貌影像的信息处理,不过影像学研究表明一个叫做梭状回面孔区的部位尤其重要,这是大脑
颞叶
的一部分,颞叶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块大脑皮层。
大脑后部的枕叶面部区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分辨看到的物体是不是人脸。
同样在颞叶里的颞叶上沟能够对被观察者的表情变化和视觉角度变化作出反应。
20世纪40年代,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温浓达尔疗养院里,神经病学家约阿希姆·博达默检查了两名在二战中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提出了短回路能够有选择性地存于大脑的面部识别系统中。
博达默注意到,尽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脸,却认不出来是谁,最终得出结论:看到和认出人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大脑功能。
在1947年的论文中,博达默首创了“prosop-agnosia”这个词,这是由希腊文“prosopon”(脸)和agnosia(意思是认不出来或不知道)构成的。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医生们在中风病人和其他患神经疾病的病人,特别是那些枕叶和颞叶之间的组织受损的病人中观察到了这个现象。
然而直到1976年,先天性的面容失认症才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一个女孩经过一两个月,熟悉了同学的声音和穿着后,才认得他们。
在此后的25年里,只有大约十几个病例被报道。
(来源于百度百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为什么有的人会脸盲,为什么偏偏是我,让我脸盲还不算,还给我整个路盲,脸盲加路盲是心里作用吗,还真的不是心里作用在作祟。
其实我们这样的人付出的努力比正常人多的多,就来我来说吧,假如是天天见面或者一个月总会碰一次面的哪怕不说话打招呼我都能记住,但是只要半年见一次的,那怕上次见面的时候聊的很投缘,聊个两个小时的那种一但转身半年不见,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我女儿高中三年,每年两次家长会,我女儿和同桌至今还是闺蜜,我和女儿的同桌的爸爸三年见了至少六次面,我还和他老婆带着孩子一起去杭州旅游了五天,我居然每隔半年都不认识女儿闺蜜老爸,关键是我们开家长会还一直有沟通聊的很嗨,嗨到散会还会一直边走边聊到学校大门口才互相道别的那种,别的家长都以为我们两家是世交,然而一转身半年后同坐一个桌子,我又认不出他来了,然后他主动自我介绍,然后我才噢的一声又想起来了,周而复始地干了六次,幸亏我有让女儿告诉闺蜜,不然闺蜜他爸还以为我各应人呢,再来说说路盲,我家门口的转盘,我坐在车上转了十年,只要一转,任我如何努力分辫就是不知道东南西北不知道怎么走了,还有我家门口的银行,每次进去办完事之后出来,我都要在大门口定一会,大脑神经努力搜索一下哪边是哪里,才敢决定往哪边走,二十多年一直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这么自强自立的女汉子楞是不敢学开车。
脸盲不是心理作用。
真正的脸盲是一种病。
这种病的一个简单的中文名称是“脸盲症”。
它是因为先天遗传或者后天意外伤害的原因,造成大脑的某一部分功能损坏,从而导致病人无法辨别和区分人脸。
严重的人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之所以强调“真正”的脸盲,是因为还有一种我们认为的脸盲。
我们认为的脸盲,不是真正的无法辨认人脸,只是一种正常的健忘。
这种健忘与心理作用也是扯不上关系的。
- 有些人天生喜欢与人打交道,于是天生喜欢琢磨人,于是对于打过交道的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人,都是内心默默用功,把对方的长相、特点、联系方式等等一一存入记忆的。
- 有些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凭自己本事吃饭不想依赖任何人,于是对于打过交道的人只是采取擦肩而过的态度,当然就好像是脸盲了。
有一个常识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戏虐:“我看外国人都长一个样儿,一部电影看到最后也分不清谁是谁......”如果把这归入脸盲的话,那90%以上的人都会脸盲。
其实外国人也一样。
不但我们看外国人傻傻分不清楚,把一个老外扔进中国人堆里,谁是谁,谁又是谁,也够老外忙活一阵子的。
再说说另一个常识。
“哎呀,看着面熟,怎么也记不起来......"
"面对面走过去,他都不叫我,不打招呼......"
不用担心,不用自责。
谁心里边都有一大堆事儿都有一团乱麻,光自己的事情就够自己费心思了,哪里可能一一盯着大街上碰到的人,随时准备给长辈请安?
不可能的。
综上,一般人不认人实属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
我就是脸盲,但是不像别人描述的严重到刚见过面转头就忘的那种。
一般来说如果这个人我能在短时间内经常见面会记住。
但是如果时间稍微长点就记不太住了。
上学的时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放假回家,我们村里大半的人都眼熟面花,有的记不起是不是我们村的,有的记不起该称呼什么。
而我又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村里的人见面老远就会叫我寒暄:“放假了?在学校吃的怎么样?交男朋友了吗?”等等,而我每次都是尽可能的回答的同时绞尽脑汁的想跟我说话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捂脸][捂脸]那叫一个尴尬 所以我觉得这跟心理作用没有关系,就是记不住,不是不想记,毕竟谁也不想尴尬。
最最最……尴尬的一次是我结婚第三年回老家,迎头跟我老公都大伯碰上了,我竟然忘了他是谁,害得他专门跑到我家问我看到他没有[捂脸]
我就是一个脸盲,有时让别人误以为是故意的,不爱搭理人。
陌生人不见过几次面肯定记不住。
经常感觉在哪见过,到底是谁安不上位。
在我开店时,有一次,一个见过好几次的人。
和我老公很熟。
正赶上那天我家住店的客人车位紧张。
这个人把车停在我家店门口。
我说让他挪挪车。
当时是真的不认识他了,他很生气,说我是故意的,装作不认识。
后来老公说你不认识他了,不是小邱吗?我才想起来,他还给我们介绍过客人。
难怪人家不满意,我也感觉好难堪。
还有一次,我在店门口,有一个女的跟我打招呼。
我也是似曾相识,就是想不起来她是谁。
一直努力的想,总感觉这个人跟我近距离接触过。
亲戚中没有这个人,朋友中也没有这个人,到底怎么认识的呢?后来去澡堂子洗澡又看见她,终于知道是谁了。
她给我搓过澡,是搓澡师傅,难怪近距离接触过[捂脸]。
我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心里原因,还是大脑有问题,不记人不记路。
就是记事记得特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