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老实

人在聊天的时候往往夹杂着自己对某事物的主观看法。

一句话说出来,就代表着她的态度,然而在外表的大态度下,其实还蕴含着普通人没有发觉的小态度。

在恋爱中,一个男人是不是老司机,就在于他能否读懂女生说的话里面的潜台词。

一个合格的老司机面对女生看似可怕的逼问时,往往能极速过弯,逢凶化吉,而恋爱小白呢,往往在女生只是小作的情况下,就已经车毁坠崖了。

先来看看某学员跟女生的聊天: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老实

女生很直接的标明了自己态度,外表上,她好像立场很坚定,表示自己不想玩玩而已,没方法接受关系进展太快。

大局部男生的反响就是,凉了凉了,这女的就很直接的跟我标明态度了,一点拐弯的余地都没有了,这TM不是给我发朋友卡吗,我该怎么办?

这时他就跑来问我了,但是我看了下他们的对话,却觉得相当有戏,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学员和我在面对女生这种态度时,失掉是两种大相径庭的信息呢?

要讲解这一点,我还得从头给兄弟们说起。

关于态度。

在社会心理学开展的早期,对态度的研究是核心局部,因为那个时候的心理学家渴望着预测人群,服务于选举等各种活动。

研究态度有什么用呢?就是为了通过某人对某事的态度而预测一个人的行为。

这件事看起来太有用了,如果我们预先知道了一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行为,那我们就能够预判他人的每一步棋了!

比方:

给女生一个问卷,问她关于社会物质现象的看法,就可以躲开拜金女了。

给老板一个问卷,问他对劳动法和员工福利的看法,就可以躲开不签合同的老板。

给男朋友一个问卷,询问他对忠诚和顾家的看法,就可以躲开出轨的老公。

再或者:

给女生一个问卷,问她能对性的接受水平,那我们就能知道她第一晚出来是否愿意跟你发作亲密关系了。

那么,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人们一直到了1969年,才理解理睬这种测试根本就不靠谱!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威克在那年得出了一个结论: 人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

他发现学生对作弊的看法和他们实际上是否作弊没有关系。

对教堂崇不敬重的态度和去不去做礼拜只有中等水平的相关(天气好不好才是关键)。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副总统戈尔说,全球变暖了啊,他呼吁人们要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而实际情况是什么,戈尔家的房子就占地一万平方米,有个恒温泳池。每年的电费就是普通美国人的20倍。这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

真相很严酷:我们中的大少数人,都是言不由衷的人。

这个“言不由衷”的发现,证明了1960年代初特别走红的“态度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都是不对的。

那么讲到这里,你是否有点理解理睬了?

其实“态度”,它就只是态度,它代表不了实际情况,态度只是人表现出来标榜自己的,态度什么都决定不了。

态度其实什么都决定不了!

再回头看看刚才学员和女生的对话,在大局部人眼里,这个问题十分的棘手,很难理清思路,纠结这妹子是怎么想的:

她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是不是真的保守?

我还能不能泡她撩她了?

说她是个保守的人吧,她又在约会的时候关于牵手拥抱没有抗拒,这是普通朋友能做的事么?

但说她愿意接受,思想开放吧,你看人家回去后态度也标明的十分明确了,我不是那种一见面就能和你处的女生,我玩不起,也不想玩!

好复杂啊,究竟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好难懂。

在经历各段情感关系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那么我处置这些问题的思路是这样的。

她是一个保守,还是开放的人,并不重要。

1,因为我深知,即使在现局面对面,一个人表达出来的态度自身都可能经过了修饰,更不要说在网上一个互相看不到对方,不是即时反时出来的一个态度,这样的态度自身,就没有什么意义。

2,即使她的态度是真实的,就是她的三观立场,但对方的行为也很可能完全和态度不同,比方大局部人都知道抽烟不好,这是他们的态度,但大局部人还是会抽烟。

3,与其去听她说的态度去猜想她是怎样的,不如看她是怎么做的,这就是我常让你们在把妹的时候,在网上不要聊的太过于深入,要适时的提出邀约的原因。

回顾一下上面女生对学员标明的态度,看似很坚定坚决。其实不论这个女生说的那些话,从实际回应上来讲,明显女生对男的坚持着相当高的好感,可能因为学员在约会过程当中过于猴急了,招致女生没有平安感才会解释了一堆,反而让男生从朋友做起。

这种情况下,其实只需要口头容许做朋友,然后约女生出来,继续升级关系就好了。

当然,很多人由于情感经验不够,不能够很清楚的判断女生的心思。

那么你只需要,不去理会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曾经说过什么,你只看她当下的行为表现,以尊重自己,维护自身利益为优先,来决定自己对她后续的操作方式就好了。

她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做了什么。

不一样的恋爱思路,我是阿拓,感谢阅读。